用身體進行立體式思維
在學校,身體總是被固定著,無法自由活動。
在學校考試時,我們總是“坐在座位上,一個人靜靜地”接受考試。如同此事所告訴我們的,一直以來所謂的“知能”,都是將身體固定,並在資訊量有限的狀態下運用大腦。類似“1+1=”這類問題,其資訊量也僅僅是幾個字節。也就是說,我們一直將這種捨棄身體僅靠大腦處理言語和數字這些極少量資訊的狀態稱為“知識”,並在學校裡接受訓練。然而,若猛然抬頭直接放眼自己周圍的環境,就會發現世界是由不可勝數的資訊量所組成的。
與他人及世界交往的能力
社交性、領導力及溝通能力,甚或“察言觀色的能力”及“討人喜歡的能力”等各種詞彙,都指的是與他人及世界交往的能力。這類能力屬於極度“知能”層面的活動,需處理空間中瞬息萬變且數量龐大的資訊,如周圍人們的神情態度,以及四面八方的情況等。而這種知能活動與將身體固定,針對極少量的有限資訊來進行知能活動的校園學習大相徑庭。
人們運用身體來領略世界,並運用身體來進行思考
人們會創造、述說感人的故事,而這是不論如何訓練正確寫作,都無法做到的事。因為這是需要仰賴自己的身體去開創世界,在其中培養經驗後,才得以一點一滴刻畫出的故事。
人們應更多地運用身體來領略世界,並運用身體來進行思考。
身體是巨大的資訊網絡
事實上,不僅大腦向身體發出指令,身體中所有的內臟器官、細胞均活躍地進行著資訊交換。我們發現身體內有一個巨大的資訊網絡。舉例來說,活動身體的肌肉及骨骼會刺激海馬體(大腦中掌管記憶及空間感知能力的部位)發展成長,並命令海馬體進行記憶。
“空間感知能力”的重要性不亞於“語言能力”及“數學能力”
近年來,理解物體空間關係並進行記憶的“空間感知能力”,被認為跟“語言能力”及“數學能力”同等重要,且在創造性及創新層面上扮演主要的角色。
並且還發現與“空間感知能力”息息相關的海馬體,會因自己的身體在多樣且複雜的空間中到處探險而發展成長。在老鼠的實驗中,讓老鼠在多樣且複雜的空間中進行探索,再將這些老鼠的海馬體與普通老鼠的海馬體相比,海馬體中的神經細胞多出了四萬倍,海馬體的體積也增加了15%,並且擁有更高的空間感知能力。然而,現在的孩子都無法自由地在戶外玩耍。某項調査顯示,1981年至1997年間,美國孩童自由玩耍的時間減少了25%。 ※
※ 科學雜誌「Nautilus」For Kids, Learning Is Moving
立體式思維,高層次思維
空間感知能力並不僅止於空間,而更進一步被認為與立體式領會世界,立體式思考事物的能力有關。我們稱之為“立體式思維”,並且將更高層次的思考方式稱為“高層次思維”。
不把蛋殼弄破,便可將蛋黃取出
要如何不把蛋殼弄破,便將蛋黃取出呢? 一般我們都認為不把蛋殼弄破,便無法取出蛋黃。那是由於我們以3次元角度來進行思考。但若以4次元的角度來進行思考的話,不須弄破蛋殼便可將蛋黃取出。這對身處3次元空間的我們來說,實在是難以想像。 讓我們先把荷包蛋當成2次元的平面物體,透過荷包蛋來思考一下。在我們身處的3次元世界中,荷包蛋的蛋黃只須從上方即可取出,且無須破壞蛋白便可輕易取出蛋黃。然而,在2次元的平面世界中沒有空間,我們也會與荷包蛋位於同個平面。因此,若想取出荷包蛋的蛋黃,則須通過荷包蛋所在的平面,如此一來就一定得破壞蛋白才能取出蛋黃。
像這樣,平面式思維與立體式思維就如同字面,有次元上的差異。一旦次元不同,那麼對事物的看法、想法還有解決方法都會迥然不同。
都市被平麵包圍,紙張、書籍、電視及手機都是平面
自然界的森林與高山等並非平面,而是複雜且立體的。過去,人們透過身體來認識立體空間。可是現代的都市中則淨是平面。甚至連紙張、書籍、電視及手機也都是平面。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就捨棄了身體,僅以頭腦平面地認識世界。一旦以平面來認識世界,思考也會扁平化。例如說,你任職的公司中若有所謂組織圖的一張「圖」,那麼你的組織便是平面的,組織中也會理所當然地蔓延著平面式思維。
用身體進行立體式思維、高層次思維
人們運用身體來領略世界,並運用身體來進行思考。我們認為:人們以自己的身體來探索這個複雜且立體的世界時,便會開始運用身體對世界進行立體式領會及立體式思維。我們希望提升大家“運用身體來進行立體式思維、高層次思維”的能力,而啟動了“teamLab 運動森林”這個項目。